NBA直播_欧洲杯录像视频|足球直播_篮球直播-360直播网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十篇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篇1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特点及影响消费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体育消费理念,对体育健身作用的理解较为深刻。建议高校改善体育环境与场馆器材,促进高校体育健康发展。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指在校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

  一、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

  调查表明西部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89%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5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动机比较单纯。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的认识基本正确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健身需求,还注重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这也与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大动机是消遣娱乐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价值理念相对应反映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流方向。

  二、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从调查的情况看西部地区大学生2009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0%这说明绝大多数西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西部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多在10。元一30。元之间其中男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8%,100元一20。元的占42%,200元一300元的占26%,300元以上的占24%;西部女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在10。元以下的占20%,10元一20。元的占58%,200元一300元的占12%,300元以上的占10%。

  通过调查得知在西部地区有94%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学生生活费用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的非独立性。随着大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金额数且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增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支出总量基本上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大学生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钱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费上。由于经济原因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还比较有限.但相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所谓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的划分方式是将其划分为物质性消费和劳务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休闲观赏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付的门票费用阅读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知名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从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so%,与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2%和9%。

  四、影响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是消费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受其可支配收入决定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支出主要由其家庭提供,所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独立性差整体水平偏低。

  2.兴趣爱好。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中对某些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品牌要求相对较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品牌要求最强,消费水平也最高,消费结构合理。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显著因素。:

  3.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该因素的男大学生为40%女大学生为45%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部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体育消费的资金比重仍然很少。

  五、结束语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篇2

  关键词:暑期 民办高校 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市场是体育经济的基础,是体育经济顺利运行的基本条件和动力。消费者的角度看,进行体育消费的产生客观上必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为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二是要有满足体育消费的实际支付能力;三是要有充裕的余暇时间,三种因素缺一不可。而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接受新事物能力使其成为体消费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在一定程度引领体育消费的潮流和消费趋势。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江苏省暑期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倾向性分析,试为提升和补充体育消费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8所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三江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宿迁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逻辑归纳、访谈、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在江苏省8所高校中发放问卷1040份,回收985份,回收率为94.71%。其中有效问卷965份,有效率为97.96%。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男生为504人,女生为461人。一、二年级学生511人,三、四年级学生454人。

  二、结果与分析

  1.被调查对象的体育消费结构与分析

  笔者根据大学生最常参与的体育消费的途径、类型,将其分为以下五种:(1)用于购买运动服装,小型体育用品、器材等的费用。即实物类消费;(2)用于购买体育锻炼卡,参加各类体育培训班、俱乐部和租用体育场馆等的费用。即参与性消费;(3)用于购买体育书刊、报纸、杂志、画报、音像品、体育信息查询等的费用。即信息类消费;(4)用于观看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的相关费用。即欣赏类消费;(5)用于购买体育等相关费用。即博弈类消费。

  调查结果表明:暑期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以参与性消费和实物性消费为主。在参与性消费和实物方面,男女生的选择比例都比较高,几乎没有差异。且表现出参与性体育消费为民办大学生暑期第一消费内容,其次是实物消费。

  2.被调查对象的生源地与消费结构

  被调查对象的生源地分布如下图所示:其中城市的482人,县城的320人,乡镇的163人。

  数据表明: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暑期体育消费的内容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来自城市和县城的大学生暑期体育消费内容与来自乡镇的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而城市大学生和县城的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没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主要由于一方面乡镇没有建立相对健全的体育消费环境,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消费潜能;另一方面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可能受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消费的经济条件限制,参与体育消费能力相对被弱化。

  3.被调查对象的年级与体育消费结构的关系

  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年级与参与类体育消费和实物类消费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在实物消费方面,大一大二学生的体育消费要比大三大四学生的体育消费大的多。在参与类消费方面,大三大四学生的体育消费要比大一大二学生的体育消费大的多。这可能是由于受大学体育课程的影响大三大四掌握了更多的体育技能,在锻炼中的选择性和兴趣性更大、更广。另外,在信息类消费;欣赏类消费;博弈类消费方面的差异性并不明显。

  4.影响暑期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影响消费者进行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三大类:消费者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和企业市场营销因素[3]。每个影响因素都包含着若干个子因素,经过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笔者把影响暑期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为:自身因素(体育兴趣,体育价值观,体育意识,经济条件);环境因素(相关群体,消费环境,体育场馆、项目)。

  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者自身因素方面;有83.10%的大学生认为对某项体育项目的兴趣会影响其进行体育消费。它影响着大学生参与具体活动的方向和强度,所以体育兴趣是影响暑期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价值观是指消费者对体育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健康、教育等方面价值的认识、评价或态度。有46.32%的大学生认为体育价值观会影响到其进行体育消费;体育消费观是引起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直接因素,调查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中有76.25%认为体育消费观对其进行体育消费存在着影响。

  结果显示:暑期民办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受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为群体环境,占总数的72.24%。相关群体是指能够直接或是间接相互影响态度、行为的人的集合。消费环境因素成为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又一项重要因素,占总体人数的34.12%。体育场馆、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体育消费,占总人数的44.20%。综上所述,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环境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相关群体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1.暑期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趋于多元化,并呈现出相对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反映出民办高校大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体育消费群体。

  2.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学生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加快乡镇的城市化进程,大力里搞乡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加强乡镇的体育消费软、硬环境的建设。这不仅要改善微观环境,还要改善其宏观环境,从整体上来提高乡镇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

  3.努力培养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提高其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意识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主观因素。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加大体育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学校报刊、广播、宣传栏、校园风格等形式,让学生明确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以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体育行为是一种消费、一种投资,因而要承担一定的成本。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关系体育运动的长期发展,关系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4.提高体育消费品质量、提高学生的合法维权意识。体育消费品质量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体育消费品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物质基础;同时,较强的合法维权意识对促进体育消费品质量的提高、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效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胡学莲,成协祥,欧阳柳青.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经济学分析[J].体育学刊,2(X)2,9(5):42~44

  2.汪现义.广西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现状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届硕士硕士毕业论文

  3.骆秉全.体育经济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1

  4.韩雪.论体育消费心理文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35(5):20~21.

  5.胡立君.体育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9

  作者简介:解华东,男,1980年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体育消费行为 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消费内容 体育消费水平

  论文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水平、意识、动机等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尽快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大学生作为未来消费行为的主流,其体育消费行为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因此,本文对河南省十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特点,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调整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为开发河南省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促进大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平顶山学院、南阳理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十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每个高校100份),回收问卷967份,其中有效问卷925份,有效率为92.5%。

  1.2.2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数十篇以及有关体育消费的相关著作。

  1.2.3访谈法:对河南省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具体了解大学生日常体育消费实际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常规的统计和分析。.

  2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

  2.1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日常生活费用也随之大幅度提高;同时,学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大学生对健康体质的追求,使每年大学生用于体育消费的资金都呈稳定上升趋势。但仍有许多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淡薄,往往是被动地进行体育消费。从表1可见,低年级大部分学生体育消费最主要的动机是盲目的;把强身健体作为体育消费的主要目的,不管在那个年级中都占了比较高的比例;四个年级在体育成就方面差别不大;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都越来越重视愉悦身心、社会交往及追求时尚的需求,这说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越来越明确。尽管接受体育消费的大学生群体日趋增加,但仍有许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不明确。这种情况势必导致有限的体育消费资金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另外,大学生体育消费没有明确的目的,往往会使消费资金降值,造成原本就有限的体育消费资金短缺。

  2.2对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的调查分析

  表2显示,当今大学生在体育服装上的支出是主要的,其次是在运动饮料上的消费。在调查中发现,更多的大学生对校园运动场馆的适当收费无法接受,宁愿不活动也不进收费的场馆。这样的体育消费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正好相反。另外,从表2还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的各项体育消费在个人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相差不大,这说明现代女大学生健身意识在不断的加强,而来自大、中城市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比县城、农村较合理,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受原生活地消费习惯的影响,呈不均衡和偏态分布,从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看艺术类较差;各专业的大学生在观赏性体育比赛及去健身俱乐部消费较少。

  2.3对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分析

  2.3.1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

  由于男、女大学生对体育活动认识及生理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体育消费水平的不同,统计数据明显地反映出男生体育消费水平比女生要高,而且男生体育消费支出在日常消费中占的比例也要高于女生(见表3)。

  2.3.2地域不同,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也不同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上经济发展状况对体育活动认识的制约,两者直接影响到各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而且不同地域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有明显的差异(见表4)。

  2.3.3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专业

  体育专业的学生用于购买必备的运动服装及观赏体育比赛的支出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而在其他的体育消费内容的支出甚至还低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由此可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要高于非体育专业,而非体育专业之间无明显差异(见表5)。

  3结论与建议

  3.1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审美价值等认识不够,体育消费动机不明确。因此,应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调整消费结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使其合理利用有限的体育消费资金。

  3.2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也逐渐趋向稳定和成熟,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收支会进行计划性安排。但应重视低年级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盲目性,多进行正确引导,并多提供体育消费方面的知识。

  3.3农村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呈不均衡和偏态分布,这主要是受原生活地消费习惯的影响。因此,应充分重视农村家庭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及动机,提高他们体育消费支出的回报率,使农村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篇4

  [关键词]石家庄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一、前言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显示了巨大的体育市场在中国所拥有的难以估量的潜力。作为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现代大学生,应该能够体会到这种社会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充分享受体育消费给他们带来的欢愉和健康。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群体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体育消费的三个条件:一是具备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二是有实际的支付能力;三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本文对石家庄市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发展学生体育消费的策略选择,为大学生进行自身体育消费行为的拓展和制约,同时也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石家庄市六所高校(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男女本、专科生各50名,共600名(不包括一年级新生)。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等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综合设计了《石家庄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经多次请专家审核、修改后定稿。经效度检验具有可效性。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50份,回收率91.7%(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所有有效调查问卷,用Excel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论证。

  三、结果与分析

  1.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四项。而把体育成就和攀比炫耀作为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几个学生运动队成员和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以社会交往为消费动机的人数居首位,占36.3%,明显高于女生,这跟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需要和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的审美追求动机居首位,占38.2%,明显高于男生。通过访谈得知,女生主要是为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而进行体育消费的。强身健体、精神娱乐这两种最直接、外在的体育锻炼的功能,也被相当一部分的男、女生作为体育消费动机,其中强身健体动机居于次要地位。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学习、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他们希望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因此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他们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2.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内容调查与分析。本文在调查问卷时,把运动服装、鞋帽、体育健身器材、体育书报、体育音像制品、运动饮料、食品等方面的消费归为实物消费,把体育健身咨询与培训、体育、医疗康复、体育旅游、观看体育比赛等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归位劳务消费。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中,实物型消费内容占了绝大多数比例;通过访谈得知,多数学生对“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非常认同,少数学生较为认同;对于“你是否赞成在校园内有偿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一项的访谈中,表示赞成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省会石家庄市高校学生,受当地经济、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已普遍具有了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虽然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仍以有形的体育产品的消费为主,但无形消费也有所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劳务消费中的观看比赛一项的消费水平已超过了实物消费中的购买器材和饮料一项的消费水平。

  3.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从众性和个性化特点。学生是一个极易具有从众心理的社会群体,他们常常结伴购买体育用品或观看比赛等,因此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方式会相互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攀比、模仿、跟风、追随等心理和行为。此外,每个大学生自身条件,个性心理也存在差异,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表现自我,这特别表现在选购体育商品时。(2)大学生面对体育消费时“求实”与“求名”的双重心理。大多数学生表示,如果能够提高月消费支出,那么无论是体育实物消费水平还是体育劳务消费水平,都会相应提高,并且他们的劳务消费水平的提高幅度会更快。调查结果说明,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支付能力的增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会更趋向合理化,大学生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需求会渐渐向无形的体育劳务产品的需求发展。另有少数学生认为学业太忙无暇顾及体育锻炼,更谈不上体育消费了;还有个别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体育消费。

  四、结论与建议

  1.石家庄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位居首位的消费动机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他消费动机大致相同。

  2.石家庄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虽仍以实物型为主,但已透露向劳务型发展的端倪,并且消费方式也将趋于多层次、多样化。

  3.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并对以“攀比”、“炫耀”为消费动机的学生加以教育引导。

  4.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加强高校内的有偿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进一步带动学生的体育消费。大学生对体育实物的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根据大学生就近消费的特点,可在校园附近加强有偿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用品的销售。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篇5

  [论文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城市女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行为与动机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收回2084份,占94.73%。其中有效问卷2060份,有效率为98.85%;初级中学为1061人,高级中学为999人;对所获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基本情况比较分析。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消费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他在开始生产以前和生产期间都是一样。”这句话充分说明,消费行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不能脱离开消费行为而独立存在。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它包括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两种。根据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的内涵,运动服、运动饮料、体育健身器材(球、球拍等)、体育书报(音像制品)等属于有形的实物消费;观看体育比赛(门票)、参加体育健身培训、体育、医疗康复、体育旅游等属于无形的劳务消费。从发放回收调查的情况看,初级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运动服装、健身器材和运动饮料等有形的实物消费上,而高级中学女生也基本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但用于劳务消费的女生比例略高于初级中学女生(见表)。

  由表可知,初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和体育旅游。高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经过卡方检验p>0.05可以认为河北省城市初、高级中学女生之间体育消费结构没有显著性差异,大部分女生主要倾向于有形的实物消费,消费结构比较单一。

  三、结论

  1.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低消费阶段。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的结构仍比较单一实物性消费占了其消费比例绝大多数,对于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

  3.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上河北省城市高级中学女生比初级中学女生逐渐全面并趋于合理。

  四、建议

  1.要求中学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认真向学生灌输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体育消费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2.教师们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城市中学女生认识到哪些消费更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激发其体育意识的内在动力,切实保障和促使她们投入到中学生实质性体育人口的队伍当中,不断增加无形的劳务消费需求。

  [2]罗建英张辉: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J].体育学刊,2001,8(6):47~50

  [3]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5]顾文钧:顾客消费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9

  [6]杨铁黎张建华等:启动体育消费对扩大内需增长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9(1):4-6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篇6

  关键词:网络消费观;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239-04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使用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网民总数达到5.13亿人,网购用户总规模达到1.94亿人,网络消费成为近3年来网络用户使用方式增长最快的项目之一,与2010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3344万人,增长率达到20.8%,网上支付、网上银行使用率也增长至32.5%和32.4%(如图一所示)。①而对于2010年信息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美国和韩国,网购用户占全国网民的比例分别为66.0%和64.3%。②这些数据表明,网络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民众的消费方式之一,并且有可能成为今后青年消费的主导方式。我们可以就网络消费为切入点,从教育立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谈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式创新。

  一、教育立场:尊重和理解青年的网络消费需求

  网络消费是人们借助互联网络而实现的其自身需要的满足过程[1]。网络消费不仅体现青年学生的消费特点,而且折射出特有的消费文化。对他们网络消费动机、消费心态和消费行为的关注和把握,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前提。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已经构成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消费也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行为的主要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其唯物史观特别强调交往主体是“现实中的个人”,而不是抽象的或纯粹生物意义上的人。马克思说:“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式――所制约。”[2]当代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也反映出指出的实践价值:“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3]正是从实践的观点看待现实中的人,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该立足平等尊重的教育立场,关注、关心和关爱大学生,同时这也是符合现代教育观的发展需要。由此,我们对青年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必须立足他们的网络消费现实。

  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主要分为网络符号消费和电子商务。网络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其在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心理需求而对网络中虚拟物品的符号属性进行消费的行为[4],比如虚拟游戏Q币的买卖、虚拟婚姻的符号消费等。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网上交易得到消费实物的交易行为,一种是B2C模式,即商业企业直接通过网站售卖商品给消费者,比如当当网和亚马逊书店;另一种是C2C模式,即通过网络中间商,消费者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交易,例如淘宝网、易趣网。针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学者基于不同角度得出网络消费的相关特性。王金台认为,网络消费具有边际效用递增、“拉”式消费、群势效应、无边界消费4个基本特征;张冰指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心理主要包括追求个性化、追求自主独立、追求表现自我、追求方便快捷、追求文化品位、追求物美价廉;张红明、李庆梅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目的主要为学习提升型、自我表达型、娱乐休闲型、交易创业型、沟通交流型;翁鸣、苏相涵提出影响高校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4个维度,包括个人维度、环境维度、商品维度和服务维度。

  二、教育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理性看待网络消费

  大学生作为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性”消费群体,教育程度较高、技术掌握程度较成熟,对新兴的网络消费模式普遍持有高度认同。可是对于如何理性消费他们普遍没有进行慎重思考,从而造成不少消费问题出现,亟待我们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引导学生理性看待。

  (一)网络消费需求与大学生消费态度

  网络消费反映大学生的需求心理,折射他们的消费态度。需要作为人的行为的一种动力,即生理、社会、精神存在的状态,3种状态处于匮乏与充实的交替循环中[5],在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社会消费的大背景下,网络购物成为新的日常消费的增长空间,多元特性的网络消费比传统的消费方式对大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能满足他们多元的消费需求。同时,购物平台的各类活动、促销短信的频繁刷新、手机银行的业务开通等多种方式共同激发大学生的网购需求,特别是广告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的强大刺激性,造成大学生“被”消费现象背后的非理性需求。例如,广告很少告诉我们商品的品质,经常说的是商品的邻接性,运动鞋与名球星、汽车与美女、时装与明星连接[6],大学生对时尚、个性的追求非常踊跃,广告对大学生的消费刺激极为明显,因此大学生比普通网民对网络消费持更高的肯定态度,但是缺乏对理性消费的认知。正如丹尼斯・麦奎尔指出:大众媒介既可以对社会形成分裂的离心效果,也可以对社会形成团结的向心效果[7]。

  (二)网络消费行为与大学生消费认同

  在现代社会与认同的多元化和流动性相伴随,消费成为构建认同的重要手段[8],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成为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消费对象的选择成为大学生建构自我认知的独特方式。卢泰宏指出,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消费行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受群体的影响大,中国人在消费方面更重视别人的看法和意见[9]。从众行为在网络消费中经常可见,人气越高、购买人越多的产品被消费者选中的几率就越大,2011年底,我国网购用户数为6465万,比2010年上涨8.5%,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为1.67亿,比去年增长率为21.6%,增长较大部分的用户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渴望被认同,偏向以品牌消费的方式来得到同伴认可。大学生在追求消费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上,更加看重商品品牌呈现的象征价值,而众多商品的活动促销,则为大学生挑选适合自己购买能力的商品提供便利平台。从表面上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个体的自主行为,但是从深层意义上讲,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折射出家庭和社会的消费态度、消费习惯和消费文化,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认同,既关系自身的消费特性,也关联社会青年的消费方向。

  (三)网络消费文化与大学生消费异化

  网络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演进,特别是3G技术带来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兴起,使手机成为随时随地实现网络消费的主要载体。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也具有了一些新的文化特性。首先,唯实用性进一步增强,网络技术的提升,使得大学生对产品性价比有更全面的了解,随时可以以自身的需求订购产品;其次,个性审美需求激增,既看重产品的品牌效应,也关注产品的个性特征;再次,升级后续服务增多,由于很多消费对象自身的特殊性,大学生购买产品的后续消费大量增加,比如软件的升级更新带来的后续消费;最后,支付预判能力有待提升,一方面是过多的网络消费方式,使得大学生对转账交易存在一般符号转换的认知,另一方面,拥有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的大学生,面对商品的诱惑很难把持自身的消费欲望,造成过度消费的情况出现。在大量丰富的消费品和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合力下,个别大学生把消费对象异化成与主体对立的异己的力量,阻碍大学生个体的存在与发展。

  三、教育方式:借助网络传播范式更新马克思主义消费教育

  (一)借助网络平台,将马克思主义引领与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分析相结合

  1.理性看待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存在的现实。网络促使信息多元共享的同时,网络社会思潮也日益丰富,比如实用主义、消费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些思潮的网络传播对大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继而促使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影响因素泛化。特别是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观念影响尤为显著。所谓消费主义,是兴起于二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有关消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对物品的绝对占有和追求享乐主义为特征[10]。目前,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的蓬勃发展,这种盛行于西方的生活方式也日益渗透到中国社会成员的日常消费行为。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推崇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满足。也是就说,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而是为了商品和服务的符号象征意义。这种思潮随着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利用商品的品牌和文化影响力刺激发展中国家社会成员的消费欲望,对追求时尚、潮流的大学生形成潮流的误读,继而造成过度消费的行为。因此,我们要理性认知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存在的现实,研究其内在规律和外在特色,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的现实前提。

  2.借助网络平台,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目前业已形成的我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的指导方针是:“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11]大学生作为较高知识群体,具备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有理有据的理论分析才能得到他们的真心认可,也才能学会审度自己的消费态度和把握自身的网络消费力度。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2]所以,在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我们要借助网络平台开辟多渠道的消费教育。比如,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理论的梳理和案例的感知的教学资料放入学科网站,随时供学生学习;对社会存在的各类网络思潮不能一味否定,坚持以求同存异、批判包容的开放心态加以对待;主动通过博客、论坛、校园网等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区分适度消费与消费主义。只有拓宽视角、主动介入,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真正融入到社会运行的实际需要中。

  (二)体察消费个体,分众进行有针对性的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教育

  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日益常态化的现实,促使我们必须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有效消费观价值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消费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这里的实际既包括准确的理论解读,也包括大学生的真实生活诉求。

  1.针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进行分众分析。据刘文等人调查研究,通过男女大学生在消费决策风格上的差异比较,女生在休闲娱乐、品质金钱和决策困惑导向这3个因子上显著高于男生[13],由此可以推断,女性大学生普遍享受消费过程、看重消费物品的“性价比”,由于对消费过程的长期关注和日常琐碎消费的时常发生,消费选择过多反而造成消费决策的困顿。据此,我们进行消费观教育时,要重点关注女性的消费行为引导。

  2.针对不同年级和院系的大学生进行分众引导。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和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关注的消费领域并非完全一致,既结合自身需要,也结合群体认可需要。刘文等人对被调对象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产品风格因子上,大一与大四年级差异显著,大四学生更加关注产品风格;在决策困惑因子上,大一大二学生容易出现决策困惑,与大三学生差异显著,而大四学生与大一、大二差异不显著[14],也就是说,面对大一新生应该主要以适应性消费教育为主,既要掌握网络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也要明确校园网和主要消费网站的进行程序,懂得合理规划上网时间和主动选择消费内容;针对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主要以适宜性消费教育为主,通过引导分析消费物品的真实需求来进行较为理性的适宜消费;针对大四的学生,主要以适度性消费为主,这段时期的大学生为就业或升学会产生大量消费行为,竭力引导他们不要产生过度消费行为。

  3.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消费特性进行分众引领。高校的大学生主要来自城市、城镇和农村3个家庭环境,家庭经济条件的支持力度和家庭成员的消费习惯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有较强的潜在影响。刘文等人的研究发现,在品牌时尚和产品风格导向上,来自城市和城镇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品质-金钱导向上,城镇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15]。这两种差异性的存在,可以看出城市/城镇大学生期望通过品牌风格的追求上来肯定自我和彰显个性,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普遍以融入城市环境为主,很少有充裕的费用让其自由支配消费额度。由此,我们针对个别大学生的奢侈消费、贫困大学生的限定消费两种极化情况要做分析,让贫困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局限于自卑自弃,优越家庭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局限于妄自尊大。

  (三)借助传播学理论,合力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空间

  传播学的迅猛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式进一步更新。作为技术手段存在的传播载体决定着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规模和范围,而作为组织形式的传播媒介反映了媒介的价值观取向、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定位等,决定了社会传播的性质和方向、内容和倾向性[16]。所以,马克思主义教育要主动介入网络空间,担负消费教育的职责。网络使得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日益拓展,使得网络消费行为的发生日益常态化,所以针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的关注和引导必不可少。既要巩固和传播主流消费价值观文化、监测和分析网络消费舆情,也要完善教研队、大学生、其他社会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体制。

  1.重视符号互动论,变消费教育“软实力”为“巧实力”。信息交流是消费教育的重要手段,既要对国内外的消费主义思潮进行理论跟进,也要对国内的消费市场进行追踪分析,通过课堂交流、短信互动、贴吧留言等方式实现消费信息的对称传递;教师队伍要重视资源共享,教师应把教研活动、教学心得、代表作业等各类资源挂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网页上,定期进行整理和维护,让学生随时关注学习动态,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性;借助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精品课程网站、学科贴吧、教师博客等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观点交流和网站维护,让大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教学的体验。

  2.倡导和谐消费文化,协同校园文化,营造网络生态文明。基于安全因素和经费问题,我们的实践教学一般不可能大规模、多频次的到校外进行,我们就要借助两种方式,一是校园活动,和高校的学工系统、院系班级紧密联系,轮流参与大学生的各类活动,既增进了解,也随时可以引导消费认知。二是社区活动。高校所在地一般都有中小学、街道办等各类社团组织,可以让学生分批次进行消费行为选择,然后进行5分钟、10分钟不等的消费观演讲,邀请合作对象进入校园进行讲解,或走进社区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积极的实践行为,让青年学生真正实现消费教育的活学活用。同时,要重视各类消费文化活动的网络传播,相关主题的宣传和活动应及时网络更新,社会典型消费行为要及时谈论分析,力求全方位实现消费文化的线上线下互动、网上网下协作的生态状态。

  以网络消费为切入点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这对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武装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借助网络只是众多教育方式中的一种,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的全部与唯一,因此,我们除了以网络进行教育外,还要注重课堂教育等其它形式,只有在各种教育方式中建立起相互衔接的互补机制,才有可能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大众的目的,因此,对于网络教育方式我们既不能看得太重,也不能无视网络教育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发挥网络教育方式优势的同时,把其负面效应最小化。这样才能在驾驭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唐一之,张仲义.基于本体的网络消费行为模型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8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72.

  〔3〕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284.

  〔4〕张耀珍,黄卫东.“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网络符号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2010,26(4).

  〔5〕王宁.消费社会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2.

  〔6〕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383.

  〔7〕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9-62.

  〔8〕伍庆.消费社会与消费认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07.

  〔9〕卢泰宏.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66.

  〔10〕莫少群.当代中国的消费主义现象:消费革命抑或过度消费[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29.

  〔11〕.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6.577.

  〔1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995.9.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篇7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山东中医药高专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体育学习状况和体育价值观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借鉴国内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相关论文及研究报告,结合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作用,着重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额度和动机等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大学生建立健康良好的健身理念和生活习惯提供理论依据,为烟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消费 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一、大二在校大学生100名。男生45名、女生55名。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4份,回收率94%。其中女生问卷回收54份,回收率98.2%,男生问卷回收40份,回收率88.9%,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

  2.文献资料法。搜集和参阅国内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与分析、大学生消费意识和心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月平均体育消费额度调查分析

  在全民健身运动和奥运会的影响下,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出于经济原因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整体上得不到满足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其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运动服装鞋帽之类的低级消费上。当被问到条件允许时是否会增加体育消费投入时,80.8%的同学表示会增加。可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已十分强烈。其中,有66%的同学对其当前的体育消费状况并不满意。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大学生对体育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健身健美、消遣娱乐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动机,也反映了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同时上课需要也占据一定份额,反映出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一大特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也是其体育消费的一大动力。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直接影响其体育意识的形成。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较成熟的思想、意识的重要阶段,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是学生终身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何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等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从而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即使毕业以后,也能自觉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工作与职业的特点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独立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的需要,使体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具有科学体育素养的人。

  (三)大学生平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不仅是金钱的消费,还包括时间的消费。时间消费是其他各种消费的表现和基础。从调查可以看出,70%以上的大学生每周平均体育锻炼时间不足4小时。女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普遍少于男生。我们不难发现学习压力大、课后作业多、升本及找工作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又一重要原因。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极为不利。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是个人学业生涯中最后阶段的教育,具有与社会衔接的特点,它对高校生将来能否成为符合国家建设要求、能否被社会所接受、能否成为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素质人才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就教育而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影响,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应当是终身体育观的促成,因此,大学阶段必要的体育活动时间是必须保持的,这是实现我国体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四)高校体育教学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出大学生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的不满,和对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视。可见,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力度还不够,取得的效果还不明显。同时也说明体育社团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与此同时,体育选课和课外体育指导方面还存在不能满足同学体育需求的地方。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动作美、心灵美和行为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1.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丰富精神、强健身体、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时间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动机大致相同。

  2.大学生体育消费虽以实物型为主,但消费方式也正趋于多样化、多层次。

  3.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育选课制度等教育因素还存在不满。

  (一)建议:

  1.增开体育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运动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卫生保健。提高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能力,是提高其体育能力的首要条件。

  2.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这是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心理条件。

  3.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增加体育场馆器材的投入,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左新荣等.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健身消费,消费水平,制约因素

  1引言

  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带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体育消费是顺应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变化的规律。所以在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进行相关的研究,从而更加合理地引导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的研究旨在对乌鲁木齐市健身娱乐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引导作用,同时也是政府对该行业的宏观政策的一个比较有力的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7区1县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座谈和个案调查的方法。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乌鲁木齐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特征

  3.1.1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行为与方式多样化

  通过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者消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表明:乌鲁木齐市以个人消费形式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占17.3%;家庭消费约23.1%。在“其他”一栏中约39.4%,统计分析主要是集中在公益性场所,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围。鉴于此,这对体育健身娱乐经营者而言应该是值得高度关注的课题。因为我们要通过促销的形式来占有更大范围的市场份额,那麽要求我们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市场锁定,这样我们的策略才是有的放矢,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图1 乌鲁木齐市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方式统计图

  3.1.2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在生活消费结构中的位置偏后性

  小康社会初期人们的收入安排还是侧重于吃、穿、住、医疗、储蓄几个方面,在所有消费中乌鲁木齐市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仅排在第八的位置。但就现实而言还是比较可观的,因为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余暇时间都略逊一筹。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行为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关系。享受消费是通过对各种享受资料的消费来实现的,它是保证人们生活消费更加舒适、愉悦、增进身心健康,获取美的享受和必要条件。不能忽视享受消费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是维持个体身心健康社会和睦的必要条件之一。发展消费是通过对各种发展资料的消费来实现的,它是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开发体力和智力资源的必要条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即由过去基本上着眼于生存资料的消费转向高层次的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这一发展趋势必将导致人们消费结构的变更,消费层次出现新的飞跃。

  3.1.3闲暇时间资源短缺性

  闲暇时间是指工作、生理需要和家务以外完全供个人支配的自由时间。从整个世界范围的历史看,人们的休闲时间在不断地增加,社会每前进一步,人们的休闲时间就延长一次。据相关研究数据,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1500年期间,工匠和手工业者们的出现,为人们省下了大约 17%的时间用于休闲。到 18 世纪 70 年代,原始的蒸汽机将人们休闲时间增加到 23%。20世纪90年代,电子化的动力机器提高了每一件工作的速度,从烧饭一直到交通,使得人们能将生活中41%的时间用于追求娱乐休闲。每周工作时间一直在持续地减少,从1700年左右的72小时到1859年的69.8小时,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不到40小时。近些年,西方国家有些人在谈论30个小时周工作时间。24小时的周工作时间正在被争论,多种工作形式已经出现。那么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供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多。乌鲁木齐市现阶段由于经济还不发达,供人们每天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主要集中在1~2小时和2~3小时两个时间段中。不同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这2个时间段中女性高达79%,男性为54%。3-4小时时间段中,男性15.2%,4-5小时男性占9.1%,而在这两个时间段中女性均为零。调查显示,女性闲暇时间更少,不同年龄段有其各自的特点:18岁以下44.4%集中在1-2小时。18-25岁有60%集中在2-3小时,这个年龄段也是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主力军。36-45岁、46-60岁这两个段在3-4小时分别高达17%和25%。高于其他年龄段,也可重点开发这个年龄段适合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

  3.2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制约因素

  3.2.1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制约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体育消费价格等方面,它对于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影响很重要。一般而言,国民收入水平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和改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资料价格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资料的价格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体育消费资料价格也会随着市场繁荣、产品丰富而降低或趋于合理,并被人们所接受。目前对于乌鲁木齐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而言,价格偏高,收入较少是影响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极重要的经济因素。由于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刚刚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初始时期,加上居民预期收支的不稳定性和企业经营商的急功近利、价格偏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居民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积极性。

  3.2.2影响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其他因素

  为分析哪些因素制约着乌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调查中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角度列出15种最为普遍的制约因素,请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理解加以取舍并对所选项排序。调查显示:制约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因素是多元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支出是价格、收入、偏好、消费者信心、闲暇时间和消费环境等的函数。统计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居民的选项排序尽管不一致,但差异不大,较为集中的前五项排序分别是价格偏高(70.3%)、收入少(64.8%)、闲暇时间少(59.4%)、缺乏兴趣(22.8%)、无人指导(14.6%)。

  3结论

  3.1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特征: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行为与方式多样化、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在生活消费结构中的位置偏后性、居民闲暇时间资源短缺性。

  3.2乌鲁木齐市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宏观制约因素:居民体育健身娱乐消费的积极性受整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居民体育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受市场因素的制约;居民体育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受多因素影响。总体表现出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与环境的相依性。

  参考文献:

  [1 ]张贵敏.论健身娱乐消费需求[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30~33

  [ 2 ]胡小明.小康社会健身娱乐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10)8 ~12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篇9

  摘 要 以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他们的体育消费行为现状进行探析。掌握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合理体育消费时应采取的对策,为促进体育消费市场健康蓬勃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体育专业 大学生 体育消费现状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国民消费层次、消费方式的转变,对体育消费的研究就显得颇为必要。体育消费问题作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刺激国民的体育消费成为重中之重。人们的消费行为,都是在需要的前提下,由意识来支配的,体育消费也不例外。通过文献的检索,可以获得很多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文章,但是对体育专业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体育消费的研究却很少。

  本研究旨在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以及体育消费特点,提出一定的建设性建议,为推动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理念和促进体育消费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认识与体育消费动机

  (一)体育消费认识

  调查研究表明:体育消费已经被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很多人有到健身俱乐部消费的想法,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也有很多同学愿意进行消费支出。

  (二)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诱发和维持人们进行体育消费以达到个人对体育需求目的的内在动力,体育消费行为则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行为时很少或几乎没有只处于一种动机的,而是多种消费动机的复合对其购买决策产生影响。其中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起到主要影响的动机依次是人际交往动机、学习知识动机、实物需要动机、强身健体动机。不同的体育消费动机中男女学生之间也具有不同的差异性。

  二、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信息获取渠道

  大学生在认识到自己的体育需求并产生动机后,会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消费行为的下一个环节,即准备消费阶段。这样他们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体育消费信息的收集准备和适当选择。

  (一)体育消费准备

  在体育消费前进行准备,是理性消费较为关键的一步。对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前的准备活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体育消费前都会根据目前的经济状况而选择性的进行消费、征求同学或朋友的意见,但能够做到货比三家等实效准备的比例很低。表明体育专业学生虽然对体育消费前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认识,但还没有切实地运用到自身的体育消费过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体育消费的效果和满意度。

  (二)体育消费信息的选择渠道

  信息在消费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体育消费是物质和精神消费的结合体,因此,对体育信息的选择既包括对体育物质消费信息的选择,又包括体育精神消费信息的选择。通过调查得出,体育消费信息获得渠道上互联网、广播电视等现代的传媒已经在逐渐代替传统的新闻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三、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一)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体育消费金额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体育消费水平,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月体育消费金额的调查中可以得出:月均体育消费总量在100—500元的比例最高,比例达到53.08%。

  (二)体育消费结构

  要想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就要了解他们的体育消费结构。它反映出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的具体内容,通过表可以看出:

  1.体育实物消费主要指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小型体育用品、器材,体育书刊等的费用。选择体育实物消费的比例高达81.27%,男女大学生在这项开支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体育参与消费主要指人们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而参与到与体育相关的各种活动中进行的消费。本文主要调查了体育专业学生参加各类体育培训班和俱乐部、体育旅游、租用体育场馆等的费用。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参与消费比例为23.29%,男女之间的差异比例比较明显。

  3.体育观赏消费指为了愉悦身心观看体育比赛的消费。在本调查中主要指观看体育比赛门票的费用,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观赏消费占13.26%,且男女比例差别不明显。由于受到所学专业性质的影响体育专业学生乐于去现场观看体育比赛能够亲身感受到体育比赛带来的震撼力。

  4.体育医疗消费指为了预防体育运动带来的损失以及在体育运动后发生损失而进行的治疗费用。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医疗消费占9.68%,且男女比例相当,说明体育专业学生在日常学习也锻炼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在医疗方面也要有一定投入这更能显示出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方面独一无二的特点。

  5.体育博弈消费在此类消费的调查研究中本文只对体育专业学生购买体育进行调查,体育是政府给予体育的一项优惠政策,在社会上己经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只有7.52%的学生购买体育且男生的比例占大部分。

  从比例结构中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消费者体育消费的主要类型还是实物消费,这主要与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自身的经济状况相关,另外受我们传统的消费习惯影响,购买的实物产品可以在生活和学习多方面使用。

  四、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评价

  体育消费评价是体育消费行为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维护消费者的体育消费权益以实现体育消费行为的预期结果。在本文中将学生对体育消费评价分为五个等级。在被调查者中对体育消费评价所占比例最高的是“比较满意”占45.17%,其次是“一般”占34.05%,从数据分布的总体来看,消费者对体育消费服务的总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虽然说消费者不满意的占的比例比较小,但是说明体育消费过程中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有自身的原因,也有体育商家或产品的原因。但不论怎样,最终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再次进行体育消费的积极性。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应该引起各方面的注意。

  同时,本论文对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消费的不满意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有10.74%学生在体育消费中出现过对商品的不满意情况,体育类商品质量差成为他们不满意的首要原因。这一调查结果,体育类商品质量差成为体育专业学生消费体育类商品出现不满意的首要因素,说明目前的体育类商品的质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商家应该努力提高体育类商品的质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此外,和同类商品相比后发现该商品价格太高这一原因排在第三位,表明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虽然说仍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是可以明显发现理性的消费方式已经逐渐在成长。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消费认识比较深刻,更加容易接受体育消费这一新型的消费理念,大多数学生乐意为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进行消费。

  2.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呈现出多样性,影响最终的体育消费结果的是多种动机的结合体,不再是单一的消费动机。

  3.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前,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消费信息的实效性准备。在获取体育消费信息的渠道上,新兴的传媒逐渐占主要地位,有取代传统媒体的迹象。

  4.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体育消费水平上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要稍高于女生。

  5.在体育消费结构上,虽然体育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实物消费占主体,但通过分析得出在体育实物消费的动机方面则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进行体育实物消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人际交往和学习知识。

  6.在体育消费评价方面,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消费服务的总的满意度比较高,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满意评价。在不满意评价方面商品的质量是影响体育消费不满意的行为的主要因素。、

  (二)建议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1.各种媒体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消费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提高他们对体育消费行为的认识,促进他们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

  2.引导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应该主要以有利于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为主,切不可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盲目的攀比,要进行合理有度的体育消费。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篇10

  摘 要 本论文在阐述体育消费和休闲体育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消费的学生体育价值观、消费观、经济条件和兴趣爱好四个方面的主观因素和环境、媒体、市场三个方面的客观因素,从体育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角度分析了学生群体体育消费对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高校学生 体育消费 休闲体育 影响

  一、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人口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体育对发展身体素质,实现身心健康、精神愉悦的促进作用,参与体育消费的积极性也逐渐提高。学生是有着强烈年龄特征的新时代消费群体,他们的体育消费特征有着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学生群体目前的体育消费已成为我国体育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学生群体具有的消费潜力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体育消费及休闲体育理论研究

  (一)体育消费理论

  1.体育消费概念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体育消费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但国内学者普遍认可的概念是“体育消费是指社会公众用于购买体育服装器材、书刊报纸、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及体育健身、健康医疗等多种体育活动的消费。”

  2.体育消费分类

  根据体育消费的不同具体表现形式,将体育消费划分为体育实物型消费、劳务型消费和信息型消费三大类:

  (1)实物型消费: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和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消费行为。包括运动服装(如衣裤、鞋帽等)、小型健身器材(如拉力器、哑铃等)、运动饮料、体育明星画像和比赛纪念币等。

  (2)劳务型消费: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和体育活动有关的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消费行为。包括参加体育俱乐部、培训班和观看体育比赛等。

  (3)信息型消费: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体育报刊杂志、书籍、音像制品获取体育信息的消费行为。包括订购体育报刊杂志、书籍和购买体育音像制品等。

  (二)休闲体育理论

  1.休闲体育概念

  目前,对于休闲体育的概念定义也非常多,本研究在综合整理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将休闲体育定义为“在个人相对自由或空闲的时间里,以满足个体休闲需要为价值取向的、依托体育一定体育活动的生活方式。”

  2.休闲体育分类

  由于休闲体育的项目繁多,内容丰富,国内外对休闲体育的分类也多种多样。本研究从参加者在休闲体育活动中的身体状况角度,将休闲体育划分为观赏型、静态型和动态型休闲体育活动三类:

  (1)观赏型:主要是指观赏各种体育竞赛和休闲体育的表演。

  (2)静态型:主要指、垂钓等活动量较小的休闲活动。

  (3)动态型: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眩晕类运动、命中类、冒险类、户外类、技巧类、游戏竞赛类、水上、冰雪类等。

  3.休闲体育功能

  本研究结合我国学生的身心特点,认为休闲体育对我国高校学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身体健康:休闲体育以身体活动为主,可转移大脑紧张兴奋点,加速恢复身体疲劳,活跃参与者思维和增强骨头密度、提高骨头的抗压能力和肌肉弹性,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以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免疫力和对外界伤害的抵抗力,以适应在未来社会中从事生产劳动、生活学习的需要。

  (2)调整精神状态:休闲体育运动可以促使身体内快乐素的分泌,调节个体情绪、振奋个体精神、释放和疏导情绪紧张力、使人感到舒畅和快乐,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3)增强适应能力:休闲体育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激励、平等交流,学会尊重和善待他人,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高校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高校学生群体体育消费影响因素及对休闲体育产业影响研究

  (一)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消费影响因素

  本研究主要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来阐述影响当前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消费的相关因素。

  1.主观因素

  影响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消费的主观因素主要有高校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消费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兴趣。

  (1)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消费观

  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自人类社会产生时起,人的质量的每一点提高都需要一些费用。”体育价值观主要是指消费者对体育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健康、教育等方面价值的认识、评价或态度。只要有高校学生真正认识到休闲体育的价值,才会产生休闲体育消费的内在动力,促使高校学生为满足个体需要而积极参加各种休闲体育活动并完成相应的体育消费。体育消费观念是影响体育消费者最基本的因素,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的强烈程度和消费指向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消费水平和消费过程。

  (2)经济状况和个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学生的个人体育兴趣表现在对体育运动的关心程度、对体育信息的敏感程度和对体育活动的爱好程度,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而学生经济状况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客观因素

  影响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消费的主观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媒体因素和市场因素三个方面。

  (1)环境因素

  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与学校、社会投入的公共体育设施环境和高校校园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落后的体育设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极大地制约了体育消费的活跃;而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决定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观、消费行为准则和消费习惯。

  (2)媒体因素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大众社会文化活动,与大众传播媒介有着必然的联系。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在体育与大众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经济效益,激发人们对体育的兴趣。

  (3)市场因素

  竞争激烈、水平高超的竞赛往往能激发消费者新的消费需要。高水平的健身娱乐、竞赛表演市场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和娱乐项目,全方位地培养他们的体育消费意识,促进其合理的体育消费,为全面发展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服务。

  (二)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消费对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影响

  本研究认为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消费对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影响休闲体育当前产业结构

  大学生群体庞大,对休闲体育的消费伴随着其经济支配能力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对休闲体育的需求量庞大,是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动力。因此,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直接影响休闲体育产业结构,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只有把握住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型消费为主的特点,才能最大程度低满足大学生在休闲体育方面的需求。

  2.休闲体育产业未来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体育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父母影响巨大。因此,休闲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受大学生体育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影响较大。休闲体育产业企业的未来市场发展需考虑向学生群体扩张,通过丰富多彩的营销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学生在未来的体育运动中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以实物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转变为以观赏和参与型的休闲体育消费为主型消费结构。

  四、结语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闲暇生活方式,正日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市民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各种体育活动中。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培育,渐渐形成了以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台球、瑜伽等几大休闲运动为主流的大众体育消费市场,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体育消费的多少决定了体育市场规模的大小和体育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体育市场的规模又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的程度。因此,体育消费、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三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参考文献: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十篇

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十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