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界碑”是划分北京、天津、河北的界桩。11年前的2013年7月,记者跟随天津电力工人上山巡线时,“发现”了一座当时鲜有人知的“三界碑”——北京平谷区金海湖镇、天津蓟州区下营镇、河北承德市兴隆县在此接壤,但三地发展水平却大为不同。
那时,交通不便利、通信成本高、生活差距大……一些地区的百姓提起“三界碑”多少有点“隔阂感”。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新华社记者在新闻媒体上率先报道了这座“三界碑”的故事。一篇篇稿件见证,“三界碑百姓”的生活差距逐渐消弭,“三界碑”也成了“网红”打卡地。
今年春节前,记者第5次到访这座“三界碑”时,山下的北京红石门村、天津前干涧村、河北前干涧村刚刚签署了“三村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计划一起打造“三界碑旅游联盟”。
新华社记者李鲲在京津冀Ⅰ号“三界碑”上的拼版照片,从左至右分别摄于2013年7月、2014年9月、2016年9月、2024年1月。
从因为“三界碑”区分,到依托“三界碑”聚合!十年来,在京津冀的其他交界处,是否也有着同样的变迁?怀着期待,记者开启了对其他几座“三界碑”的寻访。
京津冀共有4个三省市边界线交会点,按照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这里自北向南分别设有编号为111213Ⅰ、111213Ⅱ、111213Ⅲ、111213Ⅳ的4座三面型界桩,俗称“三界碑”。
京津冀Ⅱ号“三界碑”。新华社记者黄江林 摄
就在记者5次到访的京津冀Ⅰ号“三界碑”西南约25公里处,Ⅱ号“三界碑”同样在山顶矗立。山下的北京大岭后村、天津大岭后村、河北东八里沟村原来是一个村,都叫“大岭后”。天津大岭后村党支部书记张武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村连接北京的公路不仅得到了平整拓宽,去年底还安装了60盏路灯,“照亮了出山的路”。
京津冀Ⅳ号“三界碑”。新华社记者郭方达摄
京津冀Ⅳ号“三界碑”,位于北京通州区永乐店镇、天津武清区大王古庄镇、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交界处。坐落在大王古庄镇的京滨工业园,近年来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相继入驻,带动就业20000余人。
京津冀Ⅲ号“三界碑”。新华社记者尹思源 摄
寻找京津冀Ⅲ号“三界碑”颇费了一番功夫。根据地图,这座界碑位于北京通州区漷县镇、天津武清区河西务镇、河北廊坊市香河县交界处。然而,记者实地询问发现,当地百姓普遍“不知道”。
今年55岁的天津河西务镇瓦屋村村民谢仕东回忆,见过一座界碑,但他记得碑上只写了天津、河北“两界”。“其实有没有界碑,也不影响我们三地各自管理和密切交流,我几乎天天去北京、河北!”
谢仕东的记忆没有错。春节刚过,瓦屋村口车辆进进出出,驶过Ⅲ号“三界碑”。这是一座“同号双立”的界桩,A碑标注了北京,B碑标注了天津、河北。
天津瓦屋村村口。新华社记者郭方达摄
瓦屋村党支部书记韩学超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不仅继续做大蔬菜种植辐射京津冀市场,更依托三地资源积极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改建民宿,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
结束了历时一个月的再寻“三界碑”,天津河西务镇镇长孙宏伟的一句话反复萦绕在记者脑海中。曾先后在京津冀Ⅱ号、Ⅲ号“三界碑”下工作的他说,十年间,三地发展层次不断拉平,在通畅的交通和信息交互中,京津冀正作为一个整体迎来更大机遇。(记者李鲲、尹思源、郭方达、黄江林)
来源: 新华社